宿白的书房(名人书斋)(记者许涿、潘衍习摄影)

      提起我国著名考古学家、北京大学教授宿白先生,他的同学、同事、朋友、学生,都说他待人亲和、慈祥,但做起学问却是严谨、认真。

      4月27日下午,记者来到北京大学东边的蓝旗营小区,拜望这位年过八旬的老学者。正如老先生几次电话中婉拒的说法:“家中很乱,没有时间收拾啊!”客厅里的沙发、茶几上,随意地放着些衣物、报刊,几盆花卉也随意地绽放着。

      四室两厅的房间,一间做卧室,三间做书房,多是历史和考古类的书籍。其中一间简直就是书库,房中整齐地排列着书架,书架上整齐地排着书籍;稍大的一间,整面墙放的全是线装书,整部的《四部丛刊》。靠窗的书桌上摆着几本摊开的书:《南齐书》《新唐书》等。原来老人每天都要看书。“书是读不完的啊!”老人一口纯正的东北口音,依然显得亲和,却也透着严谨。多少年了,每年评选全国十大考古新闻,各种考古的重大会议,都是由宿老领衔,记者觉得就是这种亲和、严谨才深孚众望。

      老人出外、居家同是一身轻便之衣,且不显一点龙钟之态。是以前常常要到考古现场身临其境,还是现在生活起居井然有序所致?宿老只是微微一笑。

      宿白 辽宁省沈阳市人,字季庚。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。1922年8月3日生于辽宁省沈阳市,1944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,1948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肄业,1950年任文科研究所考古学研究室讲师,1950-1954年兼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编目员。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研究室,兼教研室副主任。1956年晋升副教授,1978年晋升教授。1979年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,同年当选为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。1983年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首任系主任,兼北大学术委员,同年担任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。1983年任美国洛杉矶大学客座教授,讲授中国佛教考古学。2000年出任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。

      宿白先生长期从事历史考古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,研究范围广博,在宗教考古、建筑考古、印刷考古和版本学等领域的造诣为学界所公认,尤其专长汉唐考古、宋元考古和佛教考古,在历史考古学上是一位集大成者。

      本报记者 许涿 潘衍习摄影报道

新闻来源: 
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 (2005年04月29日 第七版)